NEWS最新消息

首頁最新消息

我的白袍大愛之路

2024-11-21

主題:我的白袍大愛之路

主講:陳秀丹醫師

日期:2023.11.27

回憶起過往的行醫生涯,人稱阿丹醫師的陳秀丹醫師,與我們分享她的經歷、投入安寧療護推廣的契機、推動的項目,以及對於人生的反思。

醫療,在使人獲得利益或減少傷害

醫療的目的「在恢復或增進病人健康,使其獲得利益或減少傷害;如果無法達到這個目標,治療的正當性就隨之消失,這時若停止或撤回治療並不違法,也不違背倫理原則」—英國醫學會。

阿丹醫師曾前往紐西蘭奧克蘭城市醫院的加護病房(DCCM)當觀察醫師,看他們照顧重症病人,執行維生設備的「不給予與撤除」。一位紐西蘭醫師分享:「當病人情況不好,我們努力救治他,這時候醫師是扮演上帝的角色;當醫師向家屬宣告,病人死亡已是無法避免,要撤除維生醫療時,此時醫師只是對外宣示『我不再扮演上帝的角色』如此而已。」對於一旁陪伴的家屬,紐西蘭的醫院也提供哀傷輔導,在病人過世後主動關心家屬的現況。這樣的醫療環境,除了讓病人可在生命的末期仍能保有尊嚴,家屬也免於長期的身心煎熬。

開創不同的醫師行走之路

在人生低潮時刻,阿丹醫師用演講來追求人生中的另一種成就,而在宜蘭金車的一場演講,感動了前來聽講的三采出版社老闆,在他和學長的力邀下,將自身經歷與理念出版成書、希望用更快的速度傳播給更多的人。於是,《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》誕生了,一本深受讀者喜愛的書籍,至今已經十八刷。也因為這本書,讓這間出版社開始陸續出版安寧療護、善生善終相關的書籍。「拿到書的那一刻,眼淚忍不住流下,我意識到宣傳善生善終理念是我這一期生命很重要的任務」,阿丹醫師希望能將其理念推廣到整個華人社會,讓大家了解善生善終的理念,讓生命末期的人不要受苦。除了出版書籍外,阿丹醫師也積極參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修法,並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立法。

安寧療護,是人性化的照顧,不以疾病的治癒為目標,而是以人為本,以舒適照顧為主,若有疼痛或不適,使用嗎啡、鎮定劑和其他可讓症狀舒緩的藥物,讓生命自然流逝。過程中,照顧病人和家屬的身心靈,希望達到生死兩相安的境界。阿丹醫師一直強調真正的愛是「給愛的人沒有煩惱,被愛的人沒有痛苦。」,適時放手才是真愛。

然而,在臺灣推動安寧療護之路並不平坦。阿丹醫師坦言,高額的健保給付使民眾不輕易放棄治療,即使這樣的治療已對病人無益;加上臺灣社會緊張的醫病關係,讓許多醫師、醫療機構不得不採行防禦性醫療。很多年以前,有一次她應家屬要求讓病人自然善終,卻因此被通報至醫療倫理委員會。雖然在推動善生善終理念的過程並不容易,但透過之後榮獲的各項獎項與來自各界的肯定,讓她堅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。

死亡:千縷微風的悠然自得

死亡面前,家屬、醫師、病人常常因為放不下而繼續以醫療儀器、人為方式提供病人維持「生命的假像」。在這樣沉重、拖延的時刻中,病人的身體因此而承受更多的痛苦;家屬也因此而付出了無數的心力和金錢;健保更因這些無效的醫療付出極大的代價。善生善終的理念,讓無法維持身體自然運作的人們自然死去,讓病人得以從被家屬、醫生拖延的死亡處境中「拯救」出來,走回生命原有的軌道。就像是日本歌謠<千風之歌>一樣,「我已化作你身邊的千縷微風」看淡死亡的概念,讓死亡不再只有恐懼,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之中。

阿丹醫師也與我們分享她的人生態度:「隨順因緣、認真活在當下、不做生命的延畢生。」認真活在當下、盡自己的本分、扮演好每一個角色,做「該做」的事。以感恩的心過生活,日子將會過得更好;「無常」常在心裡,就會更珍惜此刻的美好。人生,就是要快樂過生活!要善終,必須先善生,只要認真耕耘每個瞬間,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,自然而然就會有人與自己同行。